對于土壤鹽堿化的治理,一般是從旱、澇、堿綜合治理入手, 而有灌有排,調空地下水位,則是防治鹽堿化的根本措施。應本著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進行治理。
(一)、沖土排水
通過施用一定數量的灌水進行沖洗是排除土壤剖面過多鹽分的最主要的措施。沖洗過程中加在土壤表面的水向土中入滲并溶解鹽分,沖洗水通過下滲將鹽分自根層帶至深層。在上部土壤含鹽量很高,且表層土壤透水性很差的情況下,有時也采用地表沖洗的方法,使表層土壤鹽分溶解,并將地表帶有鹽分的沖洗水自明溝排出。
(二)、化學改良
一些發(fā)達國家如美國、澳大利亞在鹽漬土上,特別在堿土上施化學改良劑,如:石膏、硫酸,因土地類型不同,施入量也不同,施用時間長短取決于當地的經驗和資金的狀況。施用改良劑后需用大量水沖洗,在水資源缺乏的情況下應用困難,而且成本高。但是,用這種方法能使土壤積水從379天降到145天。
(三)、增施有機肥
施用有機肥后,土壤有機質含量和微團聚體數量增加,容重降低,總孔隙增加,入滲速度得到改善,從而使土壤易于脫鹽;有機肥的施用也能增加有機膠體和腐殖質數量, 增加土壤膠體對鹽分的吸附能力,降低鹽分在土壤中的活性。
(四)、 合理灌溉及合理安排種植時間
1、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統(tǒng),使地下水深度保持在臨界深度以下。 2、建立現(xiàn)代化排水系統(tǒng):①水平排水,主要以明溝、暗管的形式進行,既能降低地下水位,又可以排出土壤中的鹽分;②垂直(豎井)排水,豎井排水價格低、不占地、水量大、水質好、控制調節(jié)性地下水位靈活、維修工作少,同時又可以和灌溉相結合,豎直設井以梅花型布井效果為最好。
我國是土壤鹽堿化問題比較嚴重的國家,土壤鹽堿化問題一直是影響農業(yè)生產的一個重要因素。要合理地改良和利用鹽堿化土壤,就必須研究其規(guī)律和特征,才能對癥下藥,采取切實可行的改良措施,為我國的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多做貢獻。